小微

寻找A股的“泡泡玛特”——谁将成为下一个十倍消费股

2025月07月10日 52892浏览

  当泡泡玛特凭借Labubu等爆款IP在港股上演“十倍神话”,A股投资者正迫切寻找能复制这一“奇迹”的消费公司。它不必非得是盲盒潮玩,但要具备媲美泡泡玛特的想象空间与价格弹性。当然,它大概率不再是传统的白酒、家电等消费“白马股”,而是那些能够抓住新消费逻辑的颠覆者。

寻找A股的“泡泡玛特”——谁将成为下一个十倍消费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盲盒潮玩到“情绪消费”,从Z世代追捧的IP经济到县域爆发的下沉市场,消费赛道正在经历一场“供给创造需求”的范式革命。传统消费巨头的“护城河”遭遇挑战,而敏锐的资本已开始押注新产品、新渠道、新品牌。谁将成为时代的“幸运儿”,点燃下一轮消费狂潮?

寻找A股的“泡泡玛特”——谁将成为下一个十倍消费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消费“翻倍股”涌现

  今年以来,新消费赛道强势崛起。港股市场中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股价表现亮眼,被投资者冠以港股“消费三姐妹”的称号。

  A股也有新消费概念,虽然不像港股新消费那么典型和家喻户晓,但估值弹性也相当诱人。据Wind统计,从去年9月24日至今年5月30日,A股消费板块中,一致魔芋、若羽臣、万辰集团、太湖雪、潮宏基、中宠股份、康比特、锦波生物、润本股份、有友食品、会稽山等一批消费股都走出了至少翻倍的行情。其中,一致魔芋上涨逾5倍,若羽臣、万辰集团涨超4倍,太湖雪、潮宏基、中宠股份上涨2倍等。

  上述公司代表的,是健康食品、零食量贩、古法黄金、宠物经济、美妆个护,以及因直播带货火热家庭清洁、蚕丝被,因进入会员超市(如山姆)渠道销量大增的品牌等,正好契合了新产品、新渠道、新品牌的新消费特性。

  例如,消费“黑马股”若羽臣,股价从2024年9月份的11元/股,一路飙升至5月30日的65元/股左右,涨幅接近5倍。在业绩上,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95%,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14%。这背后,是若羽臣自有品牌“绽家”和“斐萃”在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崛起。

  其中,“绽家”切准了高端家庭清洁这个相对空白的细分赛道,以“高奢香氛”为特色,通过明星和KOL带货实现快速放量,2024年在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多个渠道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均超100%。2025年一季度,“绽家”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50%,再创新高。公司另一款自有保健品牌“斐萃”聚焦女性抗衰,自2024年9月上线后快速放量,2025年一季度位列天猫口服美容品类TOP2,直播榜TOP10。

  2025年的“618”期间,太湖雪再次进入李佳琦直播间,这是太湖雪拥抱新零售时代的典型打法。事实上,早在2024年“双十一”期间,太湖雪线上渠道在流量端实施了“全明星计划”,通过构建明星矩阵、站内外种草以及借势营销等策略,成功实现了品牌千万次的曝光。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7.45%。

  类似的,在今年5月25日的直播中,会稽山“爽酒”凭借“气泡+黄酒+低度”三重标签迅速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短短12小时内实现销售额破1000万元。5月26日至28日,公司股票连续三天涨停,市值突破120亿元,位列黄酒行业第一,同时引领了新黄酒经济的崛起趋势,让这家拥有280余年酿酒历史的“老字号”焕发新生。

  消费投资逻辑切换

  消费赛道热度回来了,投资逻辑却变了样。

  “前几年,资金追逐消费‘白马股’与‘强者恒强’,更多是在押注‘不变’;现在,投资框架中需要增加一些‘变’的因素,重视新产品、新渠道、新品牌的崛起。”中金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高大亮表示,展望2025年全年,新消费领域的表现有望整体占优。

  回顾近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变化,高大亮表示:“最大的变化是服务型消费占比逐步提高。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为代表的四大类型新消费迅速崛起。”

  四大类新消费究竟是什么?据介绍,新产品有盲盒、潮玩等;新业态有硬折扣超市、城市奥莱、会员店等;新技术指的是技术进步带来全新消费产品,典型如人工智能(AI)浪潮下的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机器人等;新服务有文旅融合等。

  伴随新消费崛起,大众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品牌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从商品消费迈向服务消费。随着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品牌选择变得更加理性。这几年各方广泛讨论的消费“平替”并不是说要购买廉价低质的产品,而是更倾向于价格合适的优质消费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质价比”概念。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情绪价值,悦己、社交等新消费热度攀升。

  就新消费赛道的细分方向而言,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周文波认为,在情绪消费、性价比、出海等方向会有更多的公司跑出来,未来将在潮玩、宠物、珠宝、化妆品、个护等领域持续挖掘优质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投资人士认为,在新消费强势崛起之时,传统消费同样具有估值修复机会。理由是,传统消费行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盈利估值双重调整,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从近期的持续跟踪情况来看,不少传统消费公司的高频数据表现也超越了市场预期。并且,不乏老牌消费公司借助第二增长曲线焕发“第二春”的投资机会。

  资本逐“新”投研更卷了

  正如彼得?林奇所说:“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就出现在我们身边。”

  在这场消费投资革命中,基金经理的研究方法论经历了重构。传统消费投资依赖的官方披露数据、行业协会统计、零售数据等,在消费新风尚面前显得不够“新”。

  中信建投基金表示,传统消费往往有较为成熟的行业数据,研究跟踪起来相对较为容易,大部分时候只需要以周度或月度的固定频次跟踪,就能满足投资需求。而消费新风尚中的多数细分领域规模较小、增速较快且波动较大,同时缺乏较为权威的官方机构或第三方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基金经理在跟踪这些细分领域的时候,需要结合第三方数据平台数据和终端调研数据,同时与Z世代的年轻人保持紧密沟通,提升自身对行业变化的敏锐度,才能有效把握消费新风尚的趋势。

  “我们现在不光监测小红书的热门话题和内容互动,还会监测一些App的潮品交易数据,二手平台的奢品、卡牌、盲盒流转数据,甚至线下的主题快闪店人流。从数据端来看,消费新风尚企业的线上销售占比普遍较高,远高于传统品牌。”一家公募机构消费基金经理表示,她要求自己必须沉浸式体验,与年轻的消费者一起建立对消费新风尚的认知,把参加漫展、逛线下潮玩店和线上二手平台以及试用国潮新品理解美妆科技等活动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港股市场消费股的强势上涨打开了A股市场新消费标的的估值空间。”在高大亮看来,当下,情绪价值与渠道效率成为把握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关键。未来,消费企业对新渠道、新品类、新需求的前瞻布局,或成为基金经理捕捉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