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民营企业新发展

2025月04月24日 61854浏览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民营企业新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2月17日,在中国经济巨轮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民营企业新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段时间,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季运行开局良好。

  嘉宾们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4月24日,新华社推出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朱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黎敏四位嘉宾,共话新时代新征程民营企业未来发展。

视频正在解压,请稍等!

  厚植沃土 护航民营经济向新向好

  秘鲁钱凯港,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E-Truck井然有序穿梭于集装箱堆场与泊位之间;英国第一大港菲力斯杜港,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队规模将达百台……

  西井科技生产的无人重卡,曾经亮相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如今搭载中国原创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向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黎敏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今年一季度,西井科技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00%。“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视和期望,更坚定了未来加大科技创新的信心。”谭黎敏在接受“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时说。

  2025年春天,占我国企业总数超9成的民营企业,交出一份稳健有力的成绩单——

  一季度新设民营企业近200万户,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3%,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活力加快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民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今年一季度,我国民营经济运行向新向好,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刘民在访谈中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朱民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朱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坚实底气和坚定信心。

  “会议传递出的一个鲜明信号就是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能变、不会变。”朱民表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家各个层面、各个地方政府都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出台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政策文件、印发2025年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访谈中,刘民列举了一系列最新政策措施。

  上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6项工作措施,山东启动2025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河南商事登记“一网通办”覆盖率达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落地,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的干劲和发展信心。

  刘民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继去年12月和今年2月两次审议后,即将迎来第三次审议。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成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于稳定预期、振奋信心、凝聚力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刘民说。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我深切感觉到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关心、鼓励和支持。”作为现场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代表,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必须有新作为,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要将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社会、百姓的需求更紧密结合起来。

  直面挑战 锻造民营经济发展韧性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但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些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一定的困难挑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刘民表示,应对困难和挑战,各有关方面都在共同努力,关键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

  2025年4月1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民营企业相关业务。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正确看待前进路上的困难挑战,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修课。

  直面风雨、迎难而上,广大民营企业不断凝聚共识:当前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

  “我们企业43年了!”回忆新希望自1982年创办至今的日日夜夜,刘永好感慨万分,“我们确实穿越了好多个周期,包括前两年的猪周期、疫情波动,也包括全球金融风波的冲击等等。”

  当前,美国政府肆意滥用关税手段,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对国际经济和贸易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不少民营企业承压前行。

  “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困难,心态最重要。”刘永好说,在困难的时候要有信心,不躺平、不焦虑,把困难期当做磨刀期,脚踏实地认真去做尤为重要。“要创新求变,还要敢打敢拼。”

  对此,谭黎敏也深有体会。“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在发展中虽然会碰到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要永远乐观、永远积极。”在他看来,当下的一些挑战很有可能就是企业未来成长的重要助推力。

  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我国民营企业始终是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不畏难、敢打拼,正是民营经济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

  朱民说,民营企业嗅觉灵、动作快、应变能力强,更加擅于在危机中挖掘新机、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他进一步分析,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中国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并未减少,进口我国商品继续保持稳定。从2018年至今,我国贸易进出口中,民营企业贡献的比重从42%涨到56%以上。“民营企业是有竞争力的,在市场风险挑战面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定位。”

  嘉宾们在第十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困难时期显身手、关键时刻见真章。

  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民营企业识变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开拓国内外市场,闯关突围打开了新空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针对国内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受到美加征关税影响,很多民营商超、电商平台挺身而出,推出包括内销直通车、订单直采、供采对接、品牌推广、数据支持等举措,同舟共济,帮助兄弟企业渡过难关。

  “国家在守护大局,我们在守护工厂,做好自己的事,一切困难总会过去”。刘民说,这句话是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说的,听了之后特别受触动。

  “国家在这个时候,要在内需、融资支持、出口多元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企业熬过最初的阶段,只要扛过了这个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朱民充满信心地说。

奋楫未来 迈向民营经济广阔前景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安踏集团宣布将全资收购德国服装品牌Jack Wolfskin(中文名称:狼爪);小鹏汽车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计划年内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无问芯穹等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让世界瞩目……

  2025年3月26日,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一款正在行走的宇树G1机器人吸引人们拍照留影。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经济环境变化的风浪中勇敢搏击,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创新蝶变。

  “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指明前进方向。

  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2023年9月26日,一辆西井科技的无人驾驶重卡Q-Truck(前)在位于上海的无人驾驶商用车联合实验室场地上进行动态测试。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谭黎敏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刚刚10岁的西井科技在智能重卡这个细分产业赛道取得不俗的出海成绩,正是得益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链接。

  他表示,西井科技自诞生时就梦想打造全球化品牌,未来希望通过创新把更多中国“智”造输送到全球各地,让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惠及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024年4月15日,强脑科技员工倪敏成在第135届广交会上展示智能仿生手。失去双前肢的倪敏成佩戴智能仿生手后,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写书法。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新时期民营企业要有新作为,传统行业仍然可以用新质生产力武装。”刘永好举例说,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新需求,在育种、饲料配方、生产加工、运营管理、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有文章可做。

  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萌发……

 2025年4月2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在生产直流变频电机。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各类高效、节能电容感应电机、直流变频电机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勇立在当今世界大潮的前沿,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前途无限看好。

  “我对民营企业很乐观。”朱民表示,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走得非常快、非常好。未来,民营企业将在新全球化、新智能化、新制造业、新绿色、新服务等方面大有可为。

  2025年4月1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人们在宇树科技展区观看机器狗演示。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在与民营企业的接触中,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焕发出的精气神,敢为人先、爱拼会赢、众志成城。”刘民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5年1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们参观2025布鲁塞尔车展上的小鹏汽车展区。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催人奋进。

  春日正盛,万物勃发。阔步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春天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文字记者:韩洁、刘开雄、赵文君、魏玉坤、韩佳诺、周蕊,、胡旭

  海报设计:李权

  统筹:杜宇、王乃水、戚文娟、肖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