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优化资产“能效” 提升利润“密度”

2025月04月04日 62694浏览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优化资产“能效” 提升利润“密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 (图片来源:复星国际)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优化资产“能效” 提升利润“密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徐金忠 李梦扬)“现在大家都说利润怎么样、现金流怎么样、杠杆安全不安全,分红水平好不好。复星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就是要回归到这一点。”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开宗明义地讲到。 

  刚刚过去的2024年,复星国际实现总收入1921.4亿元,产业运营利润达到49亿元,但受一次性非现金的账面亏损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为43.5亿元。对于这样的成绩单,陈启宇的态度,豁达且实在。在他看来,复星国际2024年的成绩单虽然并不耀眼,但是产业结构优化、资产底盘稳健,复星正处在发展“引擎”切换的尾声期。

  2025年,复星的发展如何定调?“瘦身健体”和“聚焦主业”,是陈启宇在采访中的“高频词”。复星国际将继续同步进行“减法”和“加法”。“瘦身就是争取把杠杆降下来,把低产出的和非控股非核心业务减下去,做减法。聚焦核心业务,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复星旅文、复星葡萄牙保险四大核心子公司的利润要努力做上来,做加法。‘减杠杆、加利润’,就是我们2025年的中心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我们的利润回报率回升到令人满意的水平。”陈启宇说。

  谈业绩:看数字 更要看结构

  2024年,复星国际总收入达到1921.4亿元。集团产业运营利润达到49亿元,运营基本面稳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为43.5亿元,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单体投资项目一次性非现金的账面亏损所致。剔除重大一次性影响,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约为7.5亿元。

  针对2024年业绩,在总数之外,陈启宇提醒投资者关注复星国际业绩背后的结构之变。

  “2024年,复星国际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葡萄牙保险和复星旅文总收入1346.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重达70.1%,资产底盘稳健。”更为重要的是,复星国际的业务结构中,海外部分开始开花结果:“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我们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在总盘子里的占比达到49%,占比提高了四个百分点。2020-2024年,海外核心企业营收总和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同时,得益于海外业务快速修复,同期海外核心企业净利润总和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6%,说明我们在过去几年中,海外业务相比较来讲更加健康发展。”陈启宇表示。

  业务的复苏,带来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持续优化。据悉,2024年,复星国际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健康稳定。集团持续优化资产组合,集团层面资产退出签约约人民币175亿元等值,合并报表层面资产退出签约约人民币300亿元等值,进一步优化了资产负债表,夯实流动性安全垫。截至2024年末,集团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2.0%,现金、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为1063.4亿元。2024年,复星国际更是实现突破:2024年11月,复星国际宣布,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这是时隔三年后,复星国际重返美元债市场。

  谈战略:不讲故事 回归“真逻辑”

  业务逐步复苏、资产负债优化,复星国际的发展曲线持续向好。这背后,是复星国际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向。

  对于复星国际这样的“巨舰”来说,这并不容易。新的形势下,扎根于实业的复星国际及其管理层,通过大开大合的调整,通过实业经营的韧性,为复星国际的发展切换“引擎”。

  首先是实业精神的“觉醒”。陈启宇所说的“利润怎么样、现金流怎么样、杠杆安全不安全,分红水平好不好”的逻辑,就是复星国际回归实业逻辑、回归产业经营的理念概括。陈启宇在采访中坦言,复星之变,形势之迫占据重要的部分。但面对现实,复星选择主动拥抱变化。这就是实业逻辑、产业经营的应有之道。“这一点已经是复星管理层的共识。”陈启宇说。可以说,复星之变,首先是思维之变、精神之变。

  其次是刀刃向内、“瘦身健体”。2024年,复星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有进有退”战略,在退出一些非核心资产的同时,也围绕核心产业积极布局,做到“攻守平衡”。在陈启宇看来,复星国际四大核心子公司所代表的核心业务板块,是集团发展的“四梁八柱”。部分非核心、非战略性资产,拖累集团资产“能效”的提升,降低了集团的利润“密度”。“一些非核心的资产,在历史阶段上,是复星国际发展的支撑,但是,现在到了互相揖别的时候了。”

  复星国际“瘦身健体”,在处置部分重资产、非核心资产的同时,产业运营的“脉动”持续。作为复星的另一战略方向,轻资产运营在2024年收获颇丰。其中,复星医药联手深圳市引导基金等设立人民币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共同推动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复星轻资产战略落地的里程碑事件。 

  谈2025:减法加法 回报最重要

  对于2025年的发展规划,陈启宇表示,将继续“瘦身健体,有进有退”的战略。

  “减法就是‘降杠杆’相关的标的,例如重资产、非控股、非核心的资产和业务,努力做减法。加法就是加利润,核心主业的几家公司要争取把利润的加法做起来。‘一减一加’,复星未来的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陈启宇说。

  事实上,复星国际的管理层普遍表达了对于“瘦身健体,有进有退”战略下,集团未来力争恢复利润水平的信心。复星国际管理层在4月1日举行的业绩会上表示,对复星国际2025年的净利润表现很有信心,未来会致力于逐步提升盈利水平。未来几年内,在全球化深度经营方面,要逐步提升海外收入比重;集团有息负债水平要从现在的800多亿元力争逐步下降到600亿元;产业运营利润乃至归母净利润目标争取达到人民币100亿元;同时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努力达到“投资级”评级。

  陈启宇表示,复星的这一战略,正在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理解乃至认可。“专业的投资者知道复星在做什么,以及未来会继续做什么。”陈启宇说。他举例表示,在这次2024年业绩中,受投资项目的实际进展影响,复星国际最终业绩的变化比较大,但是可以观察到,投资者正在全面和客观地评估复星的实际运营状况,而开始较少地受到突发的、情绪性因素的干扰。

  “我们要把利润回报率回升到大家都满意的水平。”陈启宇说。复星正在回归“真逻辑”,市场也正在用“真逻辑”审视着变化中的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