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专家: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

2025月01月12日 67784浏览

中证网讯(记者 熊彦莎)1月11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提升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水平,如何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就通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进步空间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

专家: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我国科技创新当前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领军人才偏少等短板。与此同时,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金融支持体系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王一鸣建议,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方面,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也要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降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方面,我国要从“追随式”创新转向“引领式”创新,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方面,可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科技要自立自强

“中国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关键要解决信心和认知问题。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在2035年建成世界科创中心,这需要阻断认知偏差,更要建立独立的思想。”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认为,中国需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形成自我肯定。要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推动科研范式从 “数据驱动” 向 “价值驱动” 转变,最终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当前AI与机器人技术开始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时代来临,人形机器人是最佳载体。”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认为,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与国际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的重要阶段,亟需加紧布局。

商业航天领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同样重视创新驱动。针对商业航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梁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商业航天自身要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保障发射安全和成功率,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益;二是为商业航天创造更加宽松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建设用地、投融资环境等,促进商业航天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探索新模式与新机制,例如完善商业航天保险体系、优化发射审批环节与流程等。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回顾了近年我国生物医药投资的可喜变化,包括生物科技技术迭代显著,生命科技对海外授权交易额攀升。罗飞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第四波技术浪潮即将酝酿生物医药产业新一波的增长。

以创新寻求确定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长期增长之源,也是检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他表示,我国拥有大规模生产场景,有利于TFP加速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技术革命也将给TFP提升带来巨大空间。

刘俏称,当前,“生产率增长不足”是长期的全球性挑战,2025年中国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做好自变量”,以创新寻求不确定时代的确定增长。

刘俏建议,中国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自己”,包括:以政策创新捕捉不确定增长中的确定部分;在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过程中寻找机会;寻求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会;寻求“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涌现的机会,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消费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适配的金融体系;寻找房地产新模式带来的机会;寻找“大出海”中的机会,提升价值链上游程度,寻找价值蓝海。